印光大師文鈔選讀─凈土法門說要


  原夫眾生與佛, 本性原無二無別。只以眾生不守自性, 為塵勞所污, 習染所蔽, 致迷悟攸殊, 生佛迥別。惟眾生迷有淺深, 根有大小。如來乃隨機設教, 對病發藥。為實施權, 開權顯實。于一乘法, 作種種說。善根成熟者, 令其直登覺岸。惡業深厚者, 令其漸出塵勞。是以四十九年中, 大小漸頓半滿之教, 隨其種性, 施以教化。


  宗教法門, 多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 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 則生死輪回依然莫出。況既受胎陰, 觸境生迷。由覺至覺者少, 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 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脫, 是誠不易。惟念佛求生凈土法門, 專仗彌陀愿力。無論善根之熟否, 惡業之輕重, 乃至五逆十惡, 但得生信發愿, 持佛名號, 臨命終時, 定蒙彌陀接引, 往生凈土。善根成熟者, 固頓圓佛果, 即惡業深重者, 亦得幸預圣流。較之仗自力者, 其中難易得失, 不待煩言而解。故此凈土法門, 乃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 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諸大乘經, 咸啟斯要。歷代祖師, 莫不遵行。


  顧或以凈土法門至簡至易, 雖愚夫愚婦亦能為之, 遂藐視凈土。不知凈土一門, 三根普被, 十界齊收。華嚴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于證齊諸佛之后, 普賢菩薩乃以十大愿王勸進善財, 及與華藏海眾, 令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以期圓滿佛果。夫善財位登等覺, 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 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破無明證三德之人, 尚爾回心念佛, 愿生西方。又華藏海中, 凈土無量, 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極樂, 乃出苦之妙門, 成佛之捷徑也。


  又永明禪師, 為修行人確示要道, 開出四料簡。()有禪有凈土, 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無禪有凈土, 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有禪無凈土, 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無禪無凈土, 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此永明四料簡, 乃大藏之綱宗, 修持之龜鑒。先須認準如何是禪, 如何是凈, 如何是有, 如何是無, 然后逐文分剖, 則知字字的當, 無一字能移易。禪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 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 所謂純真心體也。凈土者, 即信愿持名, 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凈土, 自性彌陀。)有禪者, 即參究力極, 念寂情亡, 徹見本來面目, 明心見性。有凈土者, 即真實發心, 生信發愿, 持佛名號, 求生西方。禪與凈土, 是約教約理。有禪有凈土, 是約機約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 須如理起行, 行極證理。務使實有諸己也。倘參禪未悟, 或悟而未徹, 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而無信愿, 或有信愿而不真切, 悠悠忽忽, 敷衍故事, 或行雖精進, 而因地不真, 心戀塵境, 乃至求來生富貴, 生天求樂, 皆不得名為有凈土。


  (一)有禪有凈土, 猶如戴角虎, 現世為人師, 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 明心見性, 又復深入經藏, 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于諸法之中, 惟以信愿念佛一法, 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 有大辯才, 邪魔外道, 聞而喪膽, 如虎之戴角。有來學者, 隨機說法。應以禪凈雙修接者, 即以禪凈雙修接之。應以專修凈土接者, 即以專修凈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 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歟。至臨命終時, 蒙佛接引, 往生上品。一彈指頃, 花開見佛, 證無生忍。即最下證圓初住, 能現身百界作佛, 故曰, 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凈土, 萬修萬人去, 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 卻是決志凈土, 求生西方, 志誠念佛, 感應道交, 定蒙攝受。力修者, 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 臨終十念, 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非萬修萬人去乎。既生西方, 見佛聞法, 雖有遲速, 然已高預圣流, 竟不退轉, 漸證圣果。則其開悟, 可不待言。故謂若得見彌陀, 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凈土, 十人九蹉路,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 而見思未盡。直須磨厲凈盡, 至于無余, 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 六道輪回, 依然難逃。生死海深, 菩提路遠, 即便命終, 歸途莫測。十人之中, 九人如是。故曰, 十人九蹉路。蹉者, 蹉跎, 即俗所謂耽擱也。陰境者, 中陰身境, 即臨命終時, 現生及歷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 隨其業力, 便爾受生, 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 強者先牽, 心緒多端, 重處偏墜。故曰, 陰境若現前, 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凈土, 鐵床并銅柱, 萬劫與千生, 沒個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徹悟, 又不求生凈土, 悠悠泛泛, 修諸法門。(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 斷惑證真。又不能仗佛慈力, 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 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 來生即隨福轉。享福愈大, 惡業愈多。既造惡業, 難逃果報。一息不來, 即墮地獄, 償其夙債。所謂鐵床并銅柱是也。如是造業之人, 譬如慧日, 盲者不見。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 以彼惡業障故, 不能獲益, 永劫受苦。故曰, 沒個人依怙。


  夫一切法門, 專仗自力。凈土法門, 專仗佛力。一切法門, 惑業凈盡, 方可了生死。凈土法門, 帶業往生, 即預圣流。又佛在世時, 眾生色心業勝, 依仗自力, 或可證道。今當末世, 根劣障重, 知識稀少, 若捨凈土, 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 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 昏衢之明燈也。


  修持凈土念佛法門, 當以信愿行為宗。信者, 當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 發四十八愿, 愿愿度生, 中有念我名號, 不生我國, 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 故我今念佛, 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 攝受眾生, 如母憶子。子若憶母, 如母憶時, 定蒙接引。次信凈土法門, 如永明禪師四料簡所言。較諸余法, 其間大小難易得失, 迥然不同。雖有余師稱贊余法, 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 令修余法, 亦不退轉, 此乃真所謂信也。愿者, 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 于穢土中頭出頭沒, 從迷入迷。復愿既生西方, 回至娑婆, 度脫一切眾生。行者, 真實依教起行。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云, 都攝六根, 凈念相繼, 得三摩地, 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 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 尤當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 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一句一句, 一字一字, 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 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只念不聽, 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 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 則獲益少而情想多。


  昔有寫經者至誠寫經, 專心一意, 只管寫經, 別無情見, 迨天已黑, 仍抄寫不輟。忽有人告以天黑, 何能寫經。爾時寫經之人, 情念一動, 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 眾生之妄見也, 眾生之凡情也。故當專心一意, 妄盡情空之際, 只知寫經, 不知天之既黑, 亦不知天黑則無光, 而不能寫經。迨至為人提破, 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 光明黑暗, 頓時判別, 遂致不能寫經。故知用功之道, 端在專攝, 不事情想。若無思想, 那有邪見。邪見既無, 即是正智。


  又修凈土者, 當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 固本乎倫常, 了知其所當為, 與其所不當為者。對中下之人, 若不將因果之說, 詳細剖明, 報應事跡, 昭然揭示, 何以警其操行, 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入道之初門。且篤信因果, 亦自不易。小乘初果, 大乘初地, 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 初果以還, 一遇違緣, 殺盜淫妄, 且不可保, 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 猶或小視因果, 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 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 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 乃能不受后有。不受后有, 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 乃能稱為篤信。


  故夢東云, 善談心性者, 必不棄離于因果, 而深信因果者, 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 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 無深信切愿, 但求福報, 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 譬如仰天射箭, 力盡則還, 非但無益, 且有損也。


  即如今世念佛, 感人天福報, 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 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 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 處勢位富貴之地, 如虎附翼, 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 造孽愈多。既造惡業, 應受惡報。


  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 斷不可存福報之心, 當以猛利直前, 往生西方, 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云, 真為生死, 發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號十六字, 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云, 一句彌陀, 我佛心要, 豎徹五時, 橫賅八教。甚哉, 一句彌陀, 微妙難思, 惟佛與佛, 知其究竟。等覺以還, 尚有未盡, 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 尤當信而行之。(王求是 龔云伯記)(三編·題詞答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殊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