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一》


開示:創古仁波切 翻譯:堪布丹傑


阿彌陀佛的修持法門,基本上我們說無量光佛、或是阿彌陀佛、或者是長壽佛,祂們都是沒有分別的,是一樣的。在此生當中修持阿彌陀佛的法門,在今生當中,我們就可以得到長壽,而且能夠消除病痛、增長功德,是非常殊勝、非常好的一個法門。不只是幫助我們在今生,並且在來世也能夠不墮入惡道,投生到極樂世界。所以當我們現在能夠多向無量光佛、阿彌陀佛來祈請,並且能夠觀想極樂淨土的樣子,這是非常好的一個修持法門。


在講解這本《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請文》之前,在開始有一行小字,它並沒有被翻譯出來。這個願文的作者是噶瑪洽美,我們稱洽美仁波切。最開始的一行小字,洽美仁波他提到說:「這個願文是非常殊勝、非常好的,在座各位弟子如果能夠修持這個法門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當我們向阿彌陀佛來祈請的話,真的能得到很大的利益。」並且他也寫到說:「雖然他的手現正在痛楚,但是他還是寫下這個願文。」這裡指出當時這位作者在寫下這個願文時,他的手是在生病痛著的時候,但他還是忍著他的手的病痛寫下這個願文,他希望這些願文能夠利益很多的人。偈文是:「此為洽美誓言藏,手雖痛卻勤書寫,思及饒益多眾生。」


接下來「若有欲抄者應借,無有勝此之功德」。在過去的那個時代裡,如果想要讀經書的話,是需要借來抄寫的。如果有人想要借的話,可以將它拿去抄寫。原因是什麼呢?「無有勝此之功德」,因為這部經實在是太殊勝了。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來修持、來念誦的話,對於我們今生、我們的來世,都真正是符合佛法、符合正法的。同時接著又說到:「無有更深之教言」,這意思是: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教言、更殊勝的教法了。「亦為吾法之根本」同時這也是洽美仁波切自己依止修持的一個法門。再來「精進修行勿輕捨」,這個法門的殊勝,不要隨便的將它捨棄,要好好的念誦它、思惟它,時常的想到要多念這本願文。最後「此屬顯宗法教故,未得傳承亦可誦。」這是什麼意思呢?是指佛法裡面有分為金剛乘(又稱為秘密乘)、顯乘的,也就是顯宗和密宗這二個部份。這極樂淨土祈願文是不屬於密宗的,是屬於顯宗的法門。所以如果各位能夠得到灌頂、口傳這是非常好的。如果沒有灌頂、口傳,而直接來唸誦也是可以的,而且利益也是非常大的。


正文主文開始的地方,最開始是「欸瑪吙」這三個字,它們是梵文。「欸瑪吙」的意思是:非常特別、非常難得、非常殊勝的意思。為什麼一開始要有「欸瑪吙」三個字呢?因為我們看到在這個人世間、在這個輪迴當中,總是有非常多的苦,也非常的無常,我們也總是會感到害怕、恐懼很多的事。我們雖然得到這個難得的人身,但是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是健康?能夠活多久等等?它都是不一定的,這個死亡的因緣也是不一定的,所以我們總是會感到害怕。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出離這種恐懼和遠離這些害怕呢?在佛法當中,佛陀開示了很多的方法,但是如果我們不真正花時間去學習,是不容易了解的。但是這裡有一個法門是特別容易、也特別簡單的,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就是這個阿彌陀佛的修持法門。透過阿彌陀佛的加持,就可以往生極樂淨土。這裡提到說,當我們具備四個原因時,就能夠投生淨土,而且能夠離苦得樂。這裡所謂得到的快樂,並不是指普通一下子就沒有的快樂,此處的快樂是最究竟、最恆常、最持久的一種快樂。我們如果想要離開世間的苦,得到真正解脫快樂的話,就可以修持阿彌陀佛的法門,因此這是一個殊勝的法門,所以「欸瑪吙」就是指「太殊勝了」的意思。


一般來說這位阿彌陀佛,尤其是極樂淨土的修持願文,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仁波切提到,尤其像在座的每一位今天會來到這裡,基本上相信各位都對於輪迴、及對於來世都是相信的。各位都相信會有來世的,或者也相信有淨土的,大家都有這種想法的心態時,因此我們現在來學習,或現在就開始準備來世往生的情況,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此生來講是一個很好的修法,對於我們來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修持。但是在人世間每個人的想法、思想也有不同。也有很多人並不相信我們死亡之後還會有另一個來生,也不相信是有輪迴的。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應該要做準備,這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呢?因為可能會有二種情況是不相信來生的。第一:他們不相信是有輪迴的,但是另一方面來講,他們也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確定說絕對沒有來生,或者說來生是有的。所以這些人也找不到一個正確的原因說絕對沒有來世。但是,如果說當那天來臨的時候,沒有來世那還好,但是如果突然發覺還有來生要出現的話,那就來不及了。所以對於相信來世的在座的每一位,或者是不相信來世的人來說,現在就要開始來準備面對這一切,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所以在經文當中有提到說:如何投生淨土所要具備的四種原因。同時在另一方面來講,修持投生淨土的法門,它的四個原因非常容易,也非常的簡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人覺得要學習佛法,可能要捨棄今生許多的東西,不再像以往一般過日子了,要完全修持佛法,事實上是不需要的。因為透過這個極樂淨土的修持,我們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可以祈請阿彌陀佛,一樣可以向祂來發願,也都能幫助我們在今生或在來世,有非常好的這樣的一個修持。


接下來要提到如何能夠投生到極樂淨土去的四個原因。而且也提到我們能以現在這個肉體,這個凡夫的色身就可以投生到淨土的。一般來講淨土有很多,但是投生到其他淨土是不容易的,只有這個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是非常的特別。因為阿彌陀佛祂有大的慈悲心、跟祂曾經發的願心。阿彌陀佛的願心說:任何一個弟子都可以在學習這個法後,以這個凡夫身就能夠投生,只要具備四種原因就可以投生極樂淨土。這四個原因是什麼呢?第一是:明觀淨土。就是很清楚、很明白的要觀想淨土是什麼樣子,叫做明觀淨土。主要是透過我們平時可以多思惟,一直去想到底淨土它的樣子是什麼?一直去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一種習性,有一個印象說極樂淨土長得就是這個樣子,在將來的時候,真的淨土就能夠開顯、開展出來。那麼極樂淨土它在什麼地方?還有它到底是什麼樣子?還有我們要怎麼來觀想它?「自此日落之方向」就是極樂淨土在哪裡?就在西方,在日落的地方。它的距離是多遠呢?「越過無數眾世界」,指說它離我們現在這個宇宙、這個世界,越過一個世界,再過一個世界。它是一個一個超過很多世界之外的。它的方向在「稍許上方」,就是稍微偏上方一點的這個「聖境處」,「即是清淨極樂剎」這裡是談到它是一個清淨的極樂淨土,不像是我們現在的世間當中,有的時候有好的事情,有的時候有不好的事情,好壞摻雜的都有,但是極樂淨土全部都是清淨的,這一段是談到極樂淨土的一些情況。


再接下來「我等肉眼雖未見」,也就是我們是沒有辦法用肉眼、用眼睛去看到,或者是我到那裡去逛逛看看,這是看不到的。「自心卻應明然觀」,這個淨土我們是可以在心中非常清楚的顯現出來,是非常清楚的在心中憶念看到的。例如《阿彌陀佛極樂淨土祈願文》裡面有談到的,整個淨土的情況,若我們時常去思惟它的話,在我們心中是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然然的觀想出來的。「彼剎聖尊彌陀佛」,在極樂淨土中最主要的是哪一尊佛呢?就是阿彌陀佛。那祂是什麼顏色呢?「紅蓮寶色光耀眼」,祂是紅色的,好像紅的寶石一樣,放著光芒非常的莊嚴;阿彌陀佛祂有什麼特殊的樣子呢?「無見頂相足輪等,三十二相八十好」。就好像我們看到釋迦佛的樣子一樣,是無見頂相的。祂的腳上是有法輪之相,祂具備有三十二種殊勝之相、八十種好等等。


「一面二臂定持缽,著三法衣跏趺坐」這是說阿彌陀佛的坐姿是什麼樣子呢?是怎麼樣坐著的呢?長得什麼樣子?一般來講,我們會看到在很多金剛乘、密乘佛教當中,有很多的本尊,或者我們說佛菩薩的樣子是很特別的,比如有三個臉、有很多隻手。但是在這裡的阿彌陀佛祂只有一個頭、一個臉,然後是有二個手臂的。在畫像當中祂的手臂手指是怎麼放著的呢?是手結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持定印的方式,而且手上捧著一個缽。「著三法衣跏趺坐」,祂穿著什麼衣服呢?一般來說佛陀的相貌有分為報身相、化身相二種。我們看到報身相的佛,祂頭上戴著很多的莊嚴,比如說各種珠寶、各種項鍊、各種耳環等等,這是報身佛的樣子。但是現在阿彌陀佛是化身佛的樣子,所以祂是穿著三法衣的。三法衣是指:五衣、七衣還有九衣,或者它叫祖衣這三種法衣。阿彌陀佛是盤腿坐著,結跏趺坐的,金剛跏趺坐代表是很穩定的意思。「千瓣蓮花月墊上」,祂是坐在哪裡呢?是坐在蓮花上面的。蓮花代表是非常清淨,沒有污染的意思。而且這朵蓮花不是一般的蓮花,它由一千片花瓣組成的一朵很大、很殊勝的蓮花。同時還有一個月墊,這代表什麼呢?月亮代表是慈悲的意思,所以在這個清淨的蓮花上有一個代表慈悲的月亮,這上面端坐著阿彌陀佛。


「身背倚靠菩提樹,慈眼悲愍垂視我」阿彌陀佛背後是有一棵菩提樹,祂是靠著菩提樹的。祂非常慈悲的看著我們,看著每一個眾生。那麼,祂的周圍有什麼人?祂的眷屬有誰?阿彌陀佛的周圍有許多的佛菩薩,最主要有二尊菩薩。一個是「右為觀世音菩薩」,還有在祂左邊是大勢至菩薩。我們說觀音菩薩所代表的就是慈悲,可以說所有諸佛菩薩所有慈悲的總集就是觀世音菩薩。那麼代表所有力量的總集的就是大勢至菩薩,也叫做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是比較忿怒的樣子,寂靜的樣子是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左邊是大勢至菩薩、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右為觀世音菩薩,身白左手持白蓮」,右邊站著的觀世音菩薩是白色的,左手持著蓮花。「左為大勢至菩薩,身藍左持金剛蓮」,左邊站的是大勢至菩薩,祂是藍色,同時手上也是拿著蓮花的。祂的這朵金剛蓮,指的是說在蓮花上有一個金剛杵,即蓮花上有金剛杵的意思。「右手施依印向我」,除了大勢至菩薩,還有觀世音菩薩祂們二位,左手都是拿著蓮花,右手都是施依印,就是無畏印。它是代表眾生都向我依靠、向我祈求的話,都不再害怕、都遠離恐懼的意思,所以右手是施依印。


「三大主尊如山王」,剛剛談到中間是阿彌陀佛,右邊是觀世音菩薩,左邊是大勢至菩薩,這三尊佛菩薩如同山王一樣,是指三位佛菩薩非常具有力量、非常的莊嚴。「巍巍明坦安然住」三位佛菩薩的周圍又有誰呢?「大乘比丘十千億」,周圍有非常非常多的比丘、僧眾在周圍。「身皆金色相好飾」都穿著三法衣,而且都具備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的莊嚴像是嚴飾一樣的戴在祂們的身上。「著三法衣黃燦燦」,穿著的三法衣都如同金色一般的,以上這一部份都是憶念淨土的部份。也就是說我們投生極樂淨土的四個原因當中的第一個,就是要清楚觀想極樂淨土,還有觀想極樂淨土當中佛菩薩的方法。


第二個投生淨土的因就是積具資糧。那積具資糧的方法最殊勝的是什麼呢?它有七個方法,叫做七支供養。七支供第一個叫做方法是「禮拜」,或者叫「頂禮」。「敬禮遠近無別故,我以三門虔頂禮」意思是說我們要向這個佛菩薩來做禮拜,這裡談到說要虔敬、虔誠的心,「我以三門虔頂禮」這是很重要的。當我們具備了虔誠恭敬的心的時候,佛菩薩是沒有遠近差別的。那我們要向誰來禮拜、頂禮呢?「部主法身無量光,右手放光化觀音」我們要向阿彌陀佛來作禮拜。這裡談到阿彌陀佛被稱為叫法身無量光,這個無量光是指說阿彌陀佛最殊勝的功德,也可說是一切的佛菩薩的化身,都是由法身而化現出來的。這也是在後面說到「右手放光化觀音」,這是法身阿彌陀佛祂的右手化身觀音菩薩,「復化百俱胝觀音」,同時觀音又化現無量無邊百千萬的觀音。「左手放光化度母,復化百俱胝度母」,法身阿彌陀佛的左手也化現為度母,也化現出無量的度母。「心間放光化蓮師,復化百俱胝蓮師,頂禮法身無量光」,從阿彌陀佛心間化現出蓮花生大士,所以法身阿陀佛是一切佛菩薩的泉源跟化身的根源。


七支當中的第一支談的是頂禮禮拜的部份,談到說為什麼要禮拜阿彌陀佛呢?祂有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以上所說,因為阿陀佛也被稱為法身、無量光佛,一切的像是觀音、度母、蓮花生大士都是由阿彌陀佛而產生、而化現出來的,所以這是我們禮拜阿彌陀佛的第一個原因。


「佛於晝夜六時中,慈眸恆視諸有情,諸眾心中所生起,任何分別皆明知,諸眾口中所言說,永無混雜一一聞,頂禮遍智無量光」這裡是第二個原因,是指說因為阿彌陀佛是遍知的,就是一切都知道,祂具備了非常殊勝的智慧。由於祂具備這樣的智慧,因此任何的時候祂都知道眾生心中所想的念頭,因此這也是第二個要禮拜阿彌陀佛的原因。


禮敬或者頂禮阿彌陀佛的第三個原因是「頂禮導師無量光」。因為阿彌陀佛就像是導師、一個引導者、帶領者一樣。阿彌陀佛祂可以帶領、引導我們從惡道、痛苦當中脫離出來,因此這是禮敬祂的第三個原因。「除造捨法無間罪,若有虔心發願者,如願往生極樂剎,佛於中陰來接引」任何人只要是帶著虔誠的心來向阿彌陀佛來發願,就能夠投生極樂淨土。但是除了「除造捨法無間罪」特別是造了捨棄法的、五無間罪的人,他都是沒有辦法投生極樂世界。「佛於中陰來接引」,是指說虔心向阿彌陀佛來祈請的人,在死後、往生之後中陰階段,阿彌陀佛都會現前,來到他面前來引導、指引他們。


剛剛談到第三個原因,是指說阿彌陀佛能夠幫助利益我們來世能夠往生極樂淨土。接下來第四個原因提到的是說能夠利益我們今生,在此生當中能夠幫助我們,所以祂被稱做「頂禮怙主無量壽」。所謂怙主的意思,指的就是阿彌陀佛能夠保護我們在今生出離各種的痛苦,或者離開各種的意外,不要經歷到各種意外,或者非時之死等等這些情況。「您之壽量無數劫,不示涅槃長住世」,指說阿彌陀佛祂也被稱為叫長壽佛,祂本身自己非常長壽,祂不住涅槃一直在人世間住著,然後「虔心恭敬祈請您,除非異熟業界外,壽盡亦可享百歲,遣除一切非時死」,向長壽佛、阿彌陀佛來祈請的話,除非是異熟的這些特殊的業果之外,我們就算是壽命應是已要完盡了、要結束了,會因為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百歲的壽命,同時「遣除一切非時死」,就是能夠幫助我們排除各種的意外、非時死亡的情況,因此「頂禮怙主無量壽」。這是第四個原因。由於阿彌陀佛的壽命非常的長,是長壽佛一般的,這是要禮敬祂、頂禮祂的第四個原因。


還有禮敬祂的第五個原因,是因為祂的功德非常的殊勝、非常的大。「無數廣大三千界,遍滿珍寶作布施,不如聽聞極樂剎,阿彌陀佛名號後,虔信合掌福德大」,這是指說如果我們來供養,用各種珍貴寶物、錢財供養無數三千大千世界,來做布施、供養的話,這個功德不如我們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來思惟阿彌陀佛名號,跟思惟淨土的利益跟功德來得大。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或者來思惟阿彌陀佛名號,跟思惟淨土的利益跟功德是更大的。「是故敬禮無量光」所以由於這個原因,是禮敬阿彌陀佛的第五個原因。


第六個原因是指說由於阿彌陀佛幫助我們、賜予我們加持,幫助我們能夠得究竟成佛殊勝的果位,而且能夠幫助我們從痛苦的輪迴當中出離,並且得到解脫,因此祂被稱為怙主無量光。「誰聞阿彌陀佛名,心口如一生信心」,是指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字,真正發自內心的,心口如一的生起信心,「雖僅一次誠信心」,雖然只是我們這麼虔誠的一念的信心而已,祂都可以幫助我們能夠成就最殊勝的菩提道,指的就是圓滿的佛果。因此這是要「頂禮怙主無量光」,的第六個原因。


第七個要禮敬頂禮阿彌陀佛的原因,「頂禮善逝無量光」,這是稱阿彌陀佛是善逝無量光,這裡是指說祂已經圓滿的得到一切究竟的快樂。而這是祂持戒圓滿得到的,所以被稱為叫無量光。「聽聞阿彌陀佛名,乃至未獲菩提間,不轉女身轉貴族,生生世世具淨戒」,這是指說依據不轉女身轉貴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指我們所有的眾生都是由母親的胎中出生的,那由於我們是一個血肉之身這樣的人的身體,因為有這個血肉之身,因此我們會經歷各種的果,會得到各種的苦果。但是這裡的阿彌陀佛特殊的一種力量是當我們聽完祂的名號之後,我們不轉女身,這意思是說,我們不用透過胎生,也就是不用透過母胎而出生,我們可以從蓮花當中化生出來;也因此我們沒有這個血肉之身,而是從蓮花當中化身出來的身體,就不用經歷各種的苦果,而得到快樂,所以這就是禮敬阿彌陀佛的第七個原因。


以上到現在的這個部份,講到的是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一個方法,叫做禮拜頂禮的部份,那在頂禮禮拜當中,可透過七個原因,因此我們要禮敬頂禮阿彌陀佛。


接下來是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二個方法,就是「供養」。透過這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累積非常多的福德跟功德。一般我們做供養時,我們可以做三種供養。第一種是真實的東西的供養;第二種是我們的心幻想、想像出來的供養;第三種是本來以前就存在的一些東西的供養。是什麼意思呢?第一種所謂真實的東西,指的就是我們自己;比如說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錢財,還有甚至我們過去所造的各種的善業善行,這個也要供養出來。第二種所謂化現心中、想像的觀想,比如說八吉祥、七種珍寶,這些都是我們用心想像出來的。第三種是以前就有的,本來存在的東西,比如四大洲、天、龍、人等等他們所具備的種種東西,我們都可以來做供養,所以有這三個部份。


偈文當中:「自身受用與善根,一切真實淨妙供」,指的是第一種供養,是真實的供養。接下來「意幻七寶吉祥物,化為三千世界中」,是指說人心化現出來的各種的供養。「十億日月洲須彌,天人龍等諸受用」,這是指說本來就存在,像是山河大地各種的珍寶,也會來做供養。這三種供養我們要如何的來供養阿彌陀佛呢?「以意獻供無量光,為利我等祈納受」,這是指透過我們的心,虔誠的心供養出來,供養給無量光佛,希望能夠幫助一切眾生,也希望阿彌陀佛能夠歡喜的來接受。這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二種方法。


七支供養中的第三個方法就是「懺悔」。在懺悔的部份,我們首先要發願不只自己在懺悔,而是所有一切的眾生我們一起來做懺悔,「父母為主我等眾」,主要是我們的父母、還有所有一切的眾生,我們都來向佛菩薩來懺悔,那「無始以來直至今」,不只是指今生當中我們可能做了很多不對的事情,造了很多的惡,而且在過去無始以來,很久以前所造的一切的罪業,我們都要來懺悔。那麼是哪一些罪業?首先談到有分為身、口、意三個部份。身體的部份是有三個,「殺生偷盜非梵行,發露懺悔身三罪」,殺生命、盜、非梵行,這是要發露懺悔。上面所說是身的三種罪業。再來是口的部份有四個,「妄語離間綺惡語,發露懺悔語四罪」,妄語、挑撥離間、綺語、惡口,指的是在語上所有的惡業,都要懺悔。再來是指心上所造的三種罪業,「貪心害心與邪見,發露懺悔意三罪」,貪心、害心還有邪見,念心貪執的心、傷害別人的心,邪見這裡指的是說對於因果不相信,認為沒有因果的,或者也沒有來世、沒有輪迴,有這樣的心就叫邪見,那這裡我們也要發露來懺悔。


以上是談到懺悔當中第一個,我們要懺悔的就是十種惡業。接下來我們要懺悔的是叫「五無間罪」,就是五種重罪,那就是「弒師父母阿羅漢,惡心毁害佛尊身」,這是哪五種重罪呢?這裡的順序是殺父、殺母,第三個是殺了我們的上師,或者是教導我們佛法的上師,第四個是阿羅漢,再來第五個是帶著惡心來傷害佛陀,這總共有五種重罪,這是我們第二種要懺悔的五無間罪,或者五種重罪。無論是自己或他過去所的這些罪業,我們一起在佛前懺悔。這第二條懺悔叫做五無間罪「發露懺悔無間罪」,到這裡結束。


接下來第三個要懺悔的叫做近無間罪。「發露懺悔近無間」,這裡是指說它雖然沒有像五種無間罪這重罪這麼重,但是也接近無間罪了,所以叫「近無間罪」。指的是哪一些呢?「殺害比丘與沙彌,污尼毀像塔寺等」,殺害比丘僧還有沙彌僧眾,污尼是毁壞僧尼、尼眾的戒法,還有毀壞佛像、佛塔跟寺院。我們說佛塔是代表了佛的心、心意的部份,這些都毀壞的話都屬於近無間罪的。


接下來第四個要懺悔的部份,它是指說「三寶殿經所依等,以彼作證違誓等,發露懺悔捨法罪」。這是指說有時我們會在佛像、三寶面前,或者在大殿佛堂面前發願,但是所發的誓言是一種不好的、或者錯誤的,然後三寶是會做證的,祂們知道的,但是如果我們的動機心却是不好的時候,這種的誓言和以三寶為證人來發誓,這是不行的,是錯誤的。同時「發露懺悔捨法罪」這種叫做謗法,捨棄佛法的一種罪業,這也是要懺悔的,這也被稱為叫做沒有意義的一種罪業。


接下來「毀謗菩薩諸罪業,較殺三眾有情重,發露懺悔無義罪」。這是指還有一種無義意的罪,是指毀謗佛菩薩,這個罪是非常重,甚至比殺了三界所有眾生都還重的,所以這也是我們要發露懺悔的。


接下來是第六個,談到「無解眾」,或者叫做一種邪見罪。「發露懺悔無解罪」。這是指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我們具備有邪見,認為沒有地獄、沒有惡道、沒有因果的,所以它的偈文是:「聞善德與惡過患,地獄痛苦壽量等,若為不實而說法,此罪重於五無間」,這是指說當我們聽聞到惡道,各種的地獄的苦後,或者是造惡投生到惡道,造善投生到善道等因果的道理,我們聽了但是認為它只是一種不實的說法,認為是不正確的、不真實的說法,不相信這些說法,這種罪甚至是比之前談到這五種五無間罪還重的,所以這是我們要懺悔的,而這種罪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也沒有辦法清除的,叫無解罪。


我們談到懺悔的部份,首先最開始要懺悔的是十惡業,第二是要懺悔五無間罪,三是要懺悔五種近無間罪,第四個這叫做捨法罪,第五個是叫做無意義的罪,這是毀謗佛菩薩的罪無意義的罪,第六個邪見,不相信因果的無解罪,所以這六個是我們一般隨時都要思維、要懺悔的這六種罪。


再接下來後面要談的是屬於戒條戒律方面的。一般佛法裡面有分為三種戒律,第一種是外在的別解脫戒,第二種是內在的菩薩戒,那第三個是密祕的,這是屬於密乘戒的,有這三種戒律,如有違犯了,我們也要懺悔。


在這裡戒律談到分有外在的別解脫戒,內在的菩薩戒,還有密乘戒這三個部份。首先談到外在別解脫戒。「十三僧殘四他勝,墮罪作惡向彼悔,發露懺悔五墮罪」,這是指說有五種過罪。其中第一個叫僧殘有十三個,第二有四個叫他勝過罪、過惡罪等等,這是有五種墮罪。這個傳統是西藏戒律傳承,是說一切有部當中傳承下來的。在古時候,在印度來講是分有十八部,但是傳到西藏之後,這個戒律的傳承是叫說一切有部戒律的傳承,所以它談到的是五種過罪。那在中國的話它叫做增支,或叫法增支這個傳統。再來還有在東南方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這是地區不同,它的戒條也有不同,但是在藏傳來講它是傳承說一切有部的,所以強調外在的別解脫罪,最主要的有五種墮罪要懺悔的。


「四惡法罪十八墮,懺悔違犯菩薩戒」,這二句是指說內在的菩薩戒的戒條若有違犯也要懺悔;四惡之外還有十八墮罪,是指說如果這個菩薩他是個國王,就有五種罪他要小心要注意的,如果他是大乘的話,就有另外五種,如果他是一般人的菩薩,他就有八種,總共是國王的有五種、大乘的五種、一般菩薩的八種,所以加起來是十八種墮罪。這是菩薩懺悔的。


接下來談到密乘戒來講,密乘戒是指有哪些呢?是指十四個根本墮罪,還有八種的罪業,這是密乘戒,有這二個部份,這也是我們要懺悔的,所以「十四根本八粗支,懺悔違犯誓言罪」這是密乘戒。


接下來還有二種罪業是要懺悔的。第一是自性的罪。「一切自性之罪業,發露懺悔未知罪」,自性的罪業要懺悔。什麼是自性罪?是指說他不是透過持守戒律而產生的,而是本來所做的這些事它就是有罪業的,比如說非梵行、飲酒等等,這些都屬於自性之罪業,然後要發露懺悔。還有一種是未知的罪業,這是我們因為不知道是罪業而造作了它,因此我們要懺悔。


第二個罪叫佛制罪,「發露懺悔佛制罪」,這是什麼意思呢?「雖受皈戒灌頂等,不知守戒護誓言」,就是說我們透過皈依的儀式、或者接受灌頂之後,我們都有一些誓戒要守護,但是不知道,也沒有好好來守護的話,我這種戒就叫佛制的戒,是我們要守護的,如果沒有好好守佛制的戒,是要發露懺悔的。


那我們要如何來懺悔呢?一般來講懺悔有四種力量,我們要具備四個條件才能真正圓滿的懺悔,是哪四個條件?第一個是知道錯了,說出做錯了什麼事情,知道這是錯的,有這種錯誤的心,就叫做「出罪」,知道錯誤的力量。第二個叫做「對治的力量」,是什麼意思呢?要將惡行消除,要懺悔這些罪業,那我們要多行善法,多積聚功德,這是第二個,是對治的力量。第三個叫做「依止的力量」,也就是我們要依止歸依三寶,或向佛菩薩來祈請。第四個最後一個力量是叫做有一種「戒心」,就是發誓以後不再造什麼樣的罪業了,所以一般來講懺心悔要具備這四種力量。


這祈願文所談到的懺悔的方法,只談到二個。第一個要知道錯誤的是第一種力量。還有最後一個發誓以後不再犯的力量,偈文當中是談到這二種力量。「若無悔心懺不淨,昔所造罪如腹毒,以大慚懼悔罪懺」,這是第一種力量,叫做後悔的心,知道自己錯了,那透過知道自己錯了之後,要有懼怕的心生起,這是第一個。接下來「後無戒心罪不淨,發誓此後遇命難,亦不造作不善業」,這是最後一個力量,發誓以後不再造罪了,要有這樣的戒心,所以在阿彌陀佛祂的面前祈請,祂會加持我們。


接下來這裡剛剛談到「阿彌陀佛與佛子,加持淨化我相續」,這二句可以說是整個懺悔支,懺悔方法當中最後結尾的這二句。


之前所談到就是最開始有談到有十種罪,十惡業等有六個部份,再接來有戒律,三種戒律,還有談到自性戒、跟佛性戒,佛性罪跟自性罪等等。那這一些的罪業造過之後都要來做懺悔,所以在阿彌陀佛與所有的佛子,就是菩薩們在祂們的面前來懺悔,祈求祂們加持「加持淨化我相續」,心就能夠得到清淨,最後這二句代表四種懺悔力量。當中剛剛沒有談到的對治力、還有依止力,還有透過依止向佛菩薩來祈請、來懺悔,還有透過行持善法來懺悔、對治力跟依止力。


所以這以上是談到說七支供養中七個積聚資糧方法當中的前三個方法,第一個禮敬,第二個供養,還有第三個懺悔。 


積聚福德資糧的第四個方法是「隨喜讚嘆」。


隨喜讚嘆是積聚功德最好、最殊勝的一個方法,而且它是很容易、不需要費力的,就可以積聚福德資糧的方法。在平時我們有很多嫉妒的心,透過有嫉妒就會生起、造作很多的惡業,那透過隨喜讚嘆的方法,能夠消除我們的嫉妒。「聽聞他人行善時,若捨嫉妒不悅心,誠心歡悅而隨喜,佛說福德獲彼同」。佛陀曾說:隨喜讚歎這樣的功德,跟作善的人的功德是相等的。「故於聖眾與凡夫,所作諸善皆隨喜」,無論是聖者的行善也好,或者凡夫的各種造作的善業,我們都要隨喜。也就是對於眾與凡夫的各種善行都要隨喜。


首先談到菩薩的善行:「發起無上菩提心,廣利眾生皆隨喜」,這是指菩薩利他的事業。菩薩祂發起菩提心,然後利益無量的眾生,我們對於菩薩的這些善行,我們都要感到歡喜而隨喜讚嘆。


接下來凡夫各種自利的善行,也是要讚嘆的。「斷十不善行十善,救護他命行布施,持守戒律說實語,化解怨言至柔和,少欲言說具義語,修持慈悲行正法」。這每一個善行都對應它的十惡業。救護他命是「不殺」,行布施就是「不偷」。十惡業當中第一個是殺,這裡說不殺的話就是救護他命,不偷而且行布施,不淫的話是持守戒。接下來是口的四個惡行也要斷除。口四個惡行當中第一個口的惡行是說妄語,就說騙人的話,這裡也不做,說真實話、真實語。第二是兩舌,挑撥離間也不做,還要化解怨言。第三是惡口,講粗話也要避免,而且時常要有柔和的語言,然後少說沒有意義的話,多說有意義的話,就是說「具義語」。不要說綺語,沒有相關的話不說,這是口的四個善業要去行持。同時心的三個惡業要斷除。要行持心的三個善業,斷除傷害別人的心而修持慈悲,不要貪執,不貪執的話就是要少欲;再來是沒有邪見,要行正法。所以以上是指說對於凡夫的行持善行,我們也要隨喜讚嘆。


七支供養當中的第五個,就是要請佛說法,要請轉法輪,請佛陀說法。基本上我們說這個七支供養的七個方式、方法,可以說是對治我們的七種煩惱。首先透過頂禮和禮拜,可以對治、消除我們的我慢和驕傲。第二、透過供養它可以幫助消除我們對自己的貪著。第三、透過我們時常懺悔,能夠可以消除我們的瞋心。第四、隨喜讚嘆,能夠消除嫉妒的心,也就是嫉妒的煩惱。再來第五就是請佛說法,請佛轉法輪,可以消除我們的無明和愚痴。每一個都有一個對治法,都可以消除我們的煩惱。


請轉法輪、請佛說法是什麼意思呢?是指說如果我們沒有佛陀說法的話,我們不知道如何出離輪迴,不知如何的得到快樂,所以要請佛陀開示佛法,告訴我們能夠究竟出離惡道,得到快樂的方法。


「十方浩瀚世界中,圓滿正覺後不久,我於彼等前祈請」。無量的世界當中,所有這些成佛的佛,我們都要向祂來祈請,因為有的時候有些佛,如果沒有在祂面前請祂說法,祂也不會說,或者要請祂說法的時候,徧徧有魔來做障礙,祂也無法說法,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發在所有佛的面前,我們可以來為眾生請法,請求佛來說法的願「請速廣轉妙法輪」。


第六支的方法是叫做「請佛住世」,也就是請佛不要進入涅槃。這個是消除我們認為一切是常的、以為一切都是不會變的執著。這種煩惱可以透過請佛不入涅槃能夠消除。許多的時候我們在今生會覺得一切好像都不會改變,一切都是恆常的這種心,因此他不會想要修持佛法,而成為修持佛法上的一個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要「祈請住世不涅槃」就是請佛住世不要進入涅槃,不光是請佛而已,偈文還說到「諸佛菩薩持教師,諸欲涅槃彼等前,祈請住世不涅槃」,這是指說我們要向佛來祈請不只是佛,還有菩薩們,以及所有這些說法、弘法、持教的,也就是持守佛陀法教的這些上師、法師們,都祈求他們能夠不要進入涅槃,能夠長久住世。我們在祈請佛轉法輪也好、佛不入涅槃也好,但是該如何來祈請呢?偈文中說「佛以神通知彼義」,也就是說佛陀祂們都是具備神通,祂們能夠知道我們在想什麼的,所以可能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真的在上師面前,或者真的在佛菩薩面前跟祂祈請說,請祂說法或者說請祂住世,但是在面對祂們的方向也可以向祂們來祈請,祂們是可以聽得到,因為佛菩薩是具備神通的,祂知道我們的心的,所以這是指說我們在發這個願、在做這個祈請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來觀想。


再來第七支,也就是最後一支,也就是「回向發願」支。這個方法能夠對治跟消除我們的吝嗇,也就是小器吝嗇的心。什麼叫做吝嗇呢?可以說是指我們的財寶、食物都不想分享、施捨給別人;還有我們自己所造的各種的善業、善行的功德,也不願意回向給別人,這個就稱為吝嗇,這可以透過回向發願的方法來這個煩惱來消除。「以此為主三世善,迴向一切有情眾,願皆速得無上果,斷除三界輪迴淵」。首先回向是利他,希望幫助別人能夠為善。「以此為主三世善」以此為主的此呢,是指在七支供養當中所造作的各種的善業,還有我們生生世世,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的善行我們都要回向給所有有情的眾生,希望所有的有情都能夠得到快樂的、究竟安樂的福樂無上果實,斷除三界輪迴。


這個部份是指說回向他人、回向眾生。接下來的四句是指說透過我們這樣回向給別人之後,這個功德也能利益到自己,是指自利的部份。「彼善速成熟於我,遣除十八種橫死」也就是說這個善可以幫助我消除各種十八種橫死。「身康力壯韶華豐,如夏恆河無盡財」,得到非常多的財寶。「無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諸所願」能夠真正的如法完成一切的事情,「弘法利生大益成,願此人身具意義」,希望此生也透過回向,在今生也讓我們過得非常有意義。


當我們要投生極樂淨土的時候,重要是我們要帶著一顆非常歡喜、高興、開心的心來投生。無論是發願自己也好、眾生也好都要發起這樣歡的心來投生。「我與一切結緣眾,願臨生命終結時」當我及一切眾生在要往生的時候,「化身無量光佛尊,比丘僧眷眾圍繞,顯現親臨我等前,我等見彼悉觀喜」。當我們在往生的時候,無量光佛,還有所有的這一些比丘、菩薩眾都會在我們的面前,我們見到祂們的時候,會非常的高興與開心。一般來講,當我們要往生的時候,很多人會經歷到痛苦,會很難過、痛苦,但是由於我們能夠見到這些佛菩薩而生起歡喜心。「無有死亡無有苦」這個時候我們是遠離了有各種恐懼,與各種痛苦的,所以我們說沒有死亡沒有苦的。「祈願八大菩薩眾,皆以神力臨空中,指示導引極樂道,接引往生極樂國」,這個時候八大菩薩會出現,告訴我們說如何能投生極樂淨土,佛菩薩們會指引我們一條路。


當我們要往生淨土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障礙,也就是中斷我們往生淨土的一些障礙,讓我們沒有辦法投生,因此我們要找出一些方法來防止這些障礙。首先我們要知道,會有什麼東西障礙著,或者阻止我們去投生淨土,這個一定要認識。第二是要找出方法來對治它,就現在就可以開始練習這些方法。


將來我們會投生淨土的原因是什麼呢?有的人在死亡的時候,他對於今生特別的執著,他對很多事情都放不下。比如說:對他的親人、或者是徒弟、財寶等等,因為他太執著這一些,他不想離開;如此的話他也就不會想要往生極樂淨土,這個是一種障礙,一種阻止、阻斷的障礙,這就是執著此生是一種障礙。所謂執著此生、或者執著輪迴,輪迴有分為惡道,也就是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的輪迴;還有叫做天人等等這些比較好的、善道的輪迴這二種。「惡趣諸苦實難忍」,首先要思惟惡道的苦實在是太苦了,所以我們不能夠往生到那裡去,這是首先要思惟的。「人天福樂皆無常」還有些人想說:那我投生到輪迴當中的天人應該也不錯的。的確人、天道是一些些的快樂,但是這一些快樂是無常的、會改變的,所以我們也不要投生到那裡去。因此,對於說不管是惡道或者是善道,只要是有輪迴的六道,「願生畏懼感彼心」,這裡說到願生畏懼的心,就是希望不要投生到六道這種畏懼的心生起。「無始以來至今生,漫長漂泊輪迴淵,願生厭世出離心」。由於我們無始以來到現在為止,都在輪迴、流轉當中,希望我們現在能夠看清這一切,生起出離心,不要再投入這個輪迴了。


我們不光是對於世間不貪著這個很重要之外,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心,想說那再投生為人應該也不錯,我們很多時候都會有這樣子想法,這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說我們投生為人之後,就沒有辦法投生到淨土,所以這個也算是投生淨土的一個障礙。「若設輪迴人轉人,亦受無數之四苦」,就是假如我們透過做了一些善業,而將來來生又投生為人,這個是好的,但是投生為人的時候,也會有很多的苦。譬如說:亦受無數之四苦,就是生、老、病死各種的苦痛都要經歷的,我們現在是在五濁惡世當中,現在各種的煩惱、障礙也非常的多,所以說投生為人,它也並不是非常快樂,還要受非常多的苦的。所以說「若處人天之安樂,猶如摻雜之毒食」,我們對於人道也好、天道也好的安樂,要感覺就好像是摻了毒藥的食物是一樣的,所以是不能夠吃的。因此要發願「願此毫無貪欲心」希望對於天人的這一些快樂也好、或者是人道的快樂也好,我們都不要有貪欲心,而能夠發願投生極樂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殊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