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摩訶薩八解脫又名八背捨,即八種背棄捨除三界煩惱的繫縛的禪定。

八解脫包括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空無邊處解脫」、「識無邊處解脫無所有處解脫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

 ()、內有色想觀諸色解脫,為除內心之色想,於外諸色修不淨觀。
解一:內身有色想之貪,為除此貪,觀外之不淨青瘀等色,使貪不起,故名解脫。此初解脫依初禪定而起,緣欲界之色也。
解二: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對色有執取,透過不淨觀,離開對一切色的執取。

解三: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謂心中若有色(物質)的想念,就會引起貪心來,應該觀想到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無從生起,故叫解脫。 

()、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之色想雖已除盡,但因欲界貪慾難斷,故觀外不淨之相,令生厭惡以求斷除。
解一:內身雖無色想之貪,而欲使更為堅牢,觀外之不淨青瘀等色,使不起貪,故名解脫。此依二禪而起。緣初禪之色也。以上二者為不淨觀。
解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內心對於色的執取已經解脫,但仍要繼續對外色觀不淨,以達到對於色完全不執著而且保任的狀態。

解三: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即心中雖然沒有想念色的貪心,但是要使不起貪心的想念更加堅定,就還要觀想外面種種的不清淨,以使貪心永遠無從生起,所以叫解脫。 

()、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為試練善根成滿,棄捨前之不淨觀心,於外色境之淨相修觀,令煩惱不生,身證淨解脫具足安住。
解一:於定中除不淨相,唯觀八色等光明清淨光潔妙寶之色也。觀淨色而不生貪,足顯觀之轉勝,證得此性解脫於身中,故名身作證,具足圓滿,而得住於此定,故名具足住,此第三解脫之位,依第四禪而起,亦緣欲界之色也,所異者上二項為可憎之不淨色,此為可愛之淨色,故是淨觀也。
解二: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淨解脫,即觀一切清淨;身作證是見全身如透明水晶;具足住是證量圓滿;即透過一切清淨而身心清淨。

解三: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一心觀想光明、清淨、奇妙、珍寶的色,叫淨解脫,觀想這種淨色的時候,能夠不起貪心,則可以證明其心性,已是解脫,所以叫身作證,又觀想圓滿能夠安住定中而稱為具足住。

()、空無邊處解脫。超諸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盡滅有對之色想,修空無邊處之行相而成就之。
解一:空無邊處解脫,即空無邊處具足住解脫;也就是滅除了有對的色想,修空無邊處的行相而得到成就,安住於空無邊處天。

解二:菩薩過一切無邊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切異相,知無邊虛空,即入無邊虛空行。

()、識無邊處解脫。超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具足住解脫,棄捨空無邊心,修識無邊之相而成就之。
解一:識無邊處解脫,即識無邊處具足解脫;也就是棄除空無邊的心念,修識無邊之相而得到成就,安住於識無邊處天。

解二:菩薩過一切虛空無邊相,知無邊識,即入無邊識行。

()、無所有處解脫。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所有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棄捨識無邊心,修無所有之相而成就之。
解一:無所有處解脫,即無所有處具足住解脫;也就是棄除識無邊處的心念,修無所有之相而得到成就,安住於無所有處天。

解二:菩薩過一切無邊識相,知無所有,即入無所有處行。

()、非想非非想處解脫,此方者依四無色定而起,各於所得之定,觀苦空無常、無我,生厭心而棄捨之,故名解脫。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棄捨無所有心,無有明勝想,住非無想之相併成就之。

解一: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即非想非非想處具足住解脫;也就是棄除無所有的心念而得到成就;安住於非想非非想處天。

解二:菩薩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穩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

(四)~()的四種解脫,都是無色界的修定人,各在其修定的時候,觀想苦、空、無常、無我,使心願意捨棄一切,所以叫解脫。

()、滅受想定身作證具住,滅受想定者,滅盡定也,是亦依第四禪棄捨前之非非想即一切之所緣,故名解脫。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身作證具足住解脫,厭舍受想等,入滅一切心心所法之滅盡定。

解一:滅受想、身作證、具足住、解脫超越了非想非非想,也就是棄除受想,滅除一切心之心所法,證入滅盡定,亦即滅受想定。

解二: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滅受想定又名滅盡定,謂人若有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就會領受色聲香味觸之五塵,領受五塵,就會生出種種的妄想來,若有滅除受想的定功,則一切皆可滅除稱為滅盡定。

解三:菩薩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行,滅一切受想,入滅盡定行。

此中前二者依初禪與第二禪,治顯色之貪,第三依第四禪修淨觀,皆以無貪為性。

第四至第七依次以四無色之定善為性,第八依有頂地,以滅有所緣心為性。又初二者各分為二,第三分為四,合謂八勝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文殊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